闻心小说 > 古代言情 > 穿到北宋当权臣

150-160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书架 下一页
您现在阅读的是闻心小说www.wenx.net提供的《穿到北宋当权臣》150-160(第22/25页)

也很难办,就像现在,通判在城里待不住成天想着往外跑,知州就得干两份活。

    虽然他们俩干的本来就是从一份分成的两份活,但是活儿全都落到他身上是不是不太合适。

    所有的活儿都由他干,朝廷还派通判到地方干什麽?

    许知州无奈摇头,说实话,比起有通判随时在身边挑刺,他更喜欢通判是个跳脱不爱挑刺儿的年轻後生。

    就算这个後生时不时就搞出点事情,他也更喜欢不爱挑刺的通判。

    外出知地方非常看运气,运气好的能遇到个好说话的通判,运气不好的接下来几年都得和通判斗智斗勇。

    让他想想有哪些好友在地方任职,临近年关得写封信联络联络感情,顺便说说近况如何。

    微笑.jpg

    第160章

    *

    柴世子在京东路经营多年勘测出了不少朝廷不知道的矿,事发之後那些私矿全部归公,也算是为大宋的勘测业做出了贡献。

    辛辛苦苦好些年,为他人做嫁衣裳,还连累全家和他一起吃苦受罪。

    苏景殊摇摇头,不作死就不会死,都是自找的怪不了别人。

    往好处想,那麽多私矿充公虽然对县城甚至州城的财政都没有太大的帮助,但是采矿需要的人力物力都要地方来出,只要监管得当,登州百姓去矿上干活也是条谋生之路。

    前提是监管得当,这年头的矿山是吃人不眨眼的地方,稍有不慎就会把命丢在那儿,不到万不得已一般没人愿意去那儿干活。

    所以他才要去矿上看看。

    朝廷会在有矿的地方设立矿监,矿监归工部下辖部门虞部管,也有少部分隶属于路转运司,一般设在县里和县衙的官员一起来管理地方的矿藏开采。

    矿区严禁民间私自开采,收入也不归地方,而是直接上缴中央,采冶定额也是由中央定,不过州衙和县衙都能去矿上视察工作,发现什麽问题也都能和矿监商量着来。

    几个衙门综合管理有些冗杂,但是也能最大程度上避免某个衙门一家独大。

    除非几个衙门同流合污。

    有柴世子和襄阳王的例子在前,短时间内应该不会再有人那麽嚣张。

    柴世子这几年招揽了不少勘矿师,事发之後那些有经验的勘测人员立刻被各州的矿监瓜分,登州也抢到了好几个。

    苏景殊想的很好,柴世子的重点放在青州都能在登州发现金矿,如今他们已经把勘矿师抢到登州矿监,那些勘矿师专注登州一地还不得找出来更多矿山?

    金矿铜矿铁矿各种矿多多益善,没人会嫌自家矿多,要是运气好能出个玉矿那就更好了,没准儿还能和小说里一样靠赌石来大出风头。

    有矿就能吸引人气,主角靠赌石发家致富,官府靠主角来赚钱,这一波双赢。

    可惜勘矿师们忙活了半年也没能发现玉矿,连矿山都没有,其他的就更不用说了。

    沈仲元笑道,“大理国那边玉矿多。”

    白玉堂抱着手臂,煞有其事的摇摇头,“不行不行,大理国太远了,被贬都贬不到那边去。”

    “是哦,顶多就是去邕州对不对?”苏景殊幽幽擡头,“咱们才出来半年,就要考虑往哪儿贬了吗?”

    他觉得他这个通判当的还行,遇到的事情多不是他的问题,是登州官场的问题,要是登州政通人和万衆一心,他们不就不用成天忙活怎麽破案了吗?

    以他的本事,三年之後必定高升。

    不过要是被贬到邕州也没什麽,去邕州要路过柳州,不知道宋朝的柳州有没有螺蛳粉。

    现在没有没关系,他到了之後能有就行。

    ……

    等等,螺蛳粉什麽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觉得他不会第一次外出任职就落得个被贬的下场。

    他大冬天的都没窝在衙门里享清闲,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吏部的大人们看在他这麽勤劳的份儿上也会给他打好评。

    白玉堂小声嘀咕,“你怎麽不说你就是不想留在州衙看许大人断案?”

    苏大人:……

    好吧,他承认,他就是不想留在州衙看许大人断案。

    敲鼓告状的百姓说的都是家长里短鸡毛蒜皮,那些事情留许知州一人处理足矣,不需要他们俩都留在州衙。

    平心而论,他觉得这事儿不能只怪他一个。

    退一万步讲,许大人就没有责任吗?

    相处的时间越久越觉得许大人是鸡妈妈,不光是他一个人的鸡妈妈,而是治下所有官员百姓的鸡妈妈。

    其实大多数时候百姓遇到矛盾冲突都不乐意报官,官府插手的话太麻烦,他们更偏向于自己解决,实在不行就找街坊邻居耆老评理,上述法子都解决不了问题才会报官。

    只是他们许知州来到登州後过于负责,当父母官当的太能让百姓信任,真正做到了为官一任就要保一方太平,经过小半年的试探,现在州城的百姓遇到问题就敲鸣冤鼓,从早到晚都不带停的。

    许知州喜欢干这种调节纠纷的活儿,遇到有意思的小纠纷还会特意记下来写给散落在大宋各地的好友一起乐呵。

    苏通判表示,他还是去下面体察民情比较好。

    县里的百姓不能直接去州城告状,按照规矩,县城的事情由县衙来管,县衙管不了的才会上报州衙。

    就和开封府一样,开封府府衙平时只管京城的事情,县里的人越过县衙直接到府衙告状的话不管对错都要先打二十大板。

    州城里的百姓有可以信赖的知州大人为他们主持公道,县里的百姓没法直接找鸡妈妈庇护,为了让县衙的官员当好父母官,就得有人时不时去底下微服私访才行。

    绝对不是因为他不爱留在州衙看鸡妈妈给小鸡崽们调节纠纷。

    没错,就是这样。

    白玉堂和沈仲元对他这套说辞只是笑笑不说话,行行行,好好好,苏大人是心系百姓的父母官,是百姓期待已久的大好官,是贪官污吏闻风丧胆的活青天。

    苏大人矜持的表示,他只是有一点点厉害,没有他们说的那麽厉害,不要夸的那麽直接,不然他会飘起来的哈哈哈哈哈哈。

    不好意思,他真的是那种给点阳光就灿烂的人。

    旁边俩人:……

    幸好他们出门时不喜欢带衙役,要是有衙役随行,不出三五天,苏大人的凛然威风就消失的一点儿也不剩。

    蓬莱的矿山离州城不远,早上出门中午就能到。

    登州境内的矿多在文登牟平一带,那边山多矿多,从汉唐时就开始开采,采到现在也没采完,谁都没想到蓬莱还能发现个大金矿。

    不过打开舆图看看,却也不是想不明白。

    莱州的招远金矿是有名的大矿,不光集中还易于开采,大宋开国时就派名将潘美到招远来督办采矿事宜,如今大宋各座矿山“官置场监”和“由民承买”的规矩都是那时候试行然後定下来的。

    蓬莱离莱州近,有些散落的金矿或者是藏的更深的大矿很正常。

    矿山由朝廷设立矿监来管理,但是官府人手有限,所以通常将开采权交给民间,也就是“官置场监”和“由民承买”。

    不过朝廷税率收的高,一部分要上交中央,一部分要上交地方衙门,还要刨除人力、运输等开采成本,矿山太小的话利润不高,太大的话一般人承包不下来,所以承包矿山的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加书签 下一页

阅读页设置
背景颜色

默认

淡灰

深绿

橙黄

夜间

字体大小

百度   搜狗搜索   必应搜索   神马搜索   360搜索

闻心小说|全本小说阅读-书本只会陈旧,不会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