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心小说 > 古代言情 > 穿到北宋当权臣

110-120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书架 下一页
您现在阅读的是闻心小说www.wenx.net提供的《穿到北宋当权臣》110-120(第11/36页)

他已经琢磨透俩哥哥给他的小技巧,动笔时文风足够模仿个七七八八。

    别忘了,当今官家很喜欢他二哥的文章。

    殿试的成绩有运气的成分,只要他能成功挤进前十,就算糊名誊录认不出来谁是谁,官家也能一眼认出来他哥的文风。

    嘿嘿,傻眼了吧,他这次不走寻常路,不靠论文取胜。

    小小苏考完之後心情大好,他觉得他刚才发挥的和春闱一样好,只等三天後出成绩就知道状元到底花落谁家。

    殿试的成绩不是当场出,今天的考官大部分只监考不阅卷,像韩相公富相公他们都是拿监考当休息的,大致看看新科进士的情况,看完之後还要回衙门干活。

    真正干活的只有欧阳公还有其他寥寥几个翰林学士。

    这四百多份试卷也要糊名誊录,誊好之後再一一批阅,进士的文章都不会差,排名比春闱排榜还要费劲儿。

    翰林学士们选出来最好的十份送到官家手里,定名次的活儿由官家头疼。

    最终排名定下的时候也不光看殿试的答卷,还要看官家的眼缘,前几名的水平其实都差不多,是第一还是第十全靠运气。

    运气好的话阅卷官们定的是第十也能变成第一,运气不好的话就算阅卷官们定的是第一也能变成第十。

    苏景殊不敢保证他能被点为状元,但是进一甲应该没啥问题。

    大宋的殿试有升甲制度,可以理解为後世高考或者公务员考试的加分制度。

    殿试之後按考试成绩分考生为五甲,一甲赐进士及第并文林郎,二甲赐进士及第并从事郎,三、四甲赐进士出身,五甲赐同进士出身。

    部分进士有特殊优待,最後出成绩的时候可以递升一甲或二甲,也就是所谓的“升甲”。

    巧了,省元和春闱前十名都在升甲之列。

    他是省元,可以靠春闱成绩升甲,这是凭本事得来的加分项,他拿的理直气壮。

    咱们老百姓呀~今儿个真高兴呀~

    苏景殊跟着同场考生一起离开琼林苑,出门後就看到太子殿下身边的侍卫。

    光天化日朗朗乾坤,他考完试就跟着太子殿下的侍卫去隔壁别院,会不会有人举报他们交往过密?

    紧张.jpg

    哦,大家考完之後都记着回去休息,没人注意他在干什麽。

    苏小郎紧张兮兮去找赵大郎碰头,进到别院之後才松了口气。

    赵顼本来想和小夥伴说说殿试之後的赐官,只是从书房里出来的时候不小心让他弟给看见了,于是就多了两个跟屁虫。

    一个壮实的和小老虎一样的赵二郎,还有一个刚学会走路到处探险的赵四郎。

    赵顼:唉.jpg

    当大哥真的很不容易。

    苏家小郎看着抱住他的大腿不撒手的赵家小郎,发出同样的叹息。

    其实当什麽都很不容易,比如现在,他都不敢把这位小王爷给弄走。

    俩人对着叹气,叹的赵二郎拿他们没办法,只能抱起他们家小弟让他去别的地方探险。

    他们不捣乱了还不行吗?

    赵大郎看着俩弟弟去祸害院子里刚开花没多久的杏树,揉揉额头说道,“小郎,殿试之後就要授官,你想外放吗?”

    按照规矩,殿试之後一甲状元授将作监丞官阶,榜眼授大理评事,探花授太子中允,前三都要通判诸州。

    如果一甲不只三个人,第四名授校书郎,第五名授奉礼郎,也是要到诸州判官厅听差遣,第六名则是授两使职官。

    一甲之後,第二甲授初等职官,第三甲授试衔知县,第四甲授试衔主簿或县尉,第五甲授判司簿尉。

    二甲之後的他觉得没有参考价值,他们小郎肯定是一甲。

    可是不管是几甲都要出京历练,小郎才这麽大点儿,真的可以吗?

    发愁.jpg

    苏景殊对出京历练没什麽意见,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大宋的水运极其发达,他还挺希望全大宋到处跑来着。

    一直留在京城其实并不是好事,汴京太过繁华,在京城待久了很容易被繁华迷了眼,也会看不到外面的苦难。

    他都那麽努力的考上进士了,总不能开场即巅峰。

    既然做官那就当个能为民做主的好官,先定个小目标,和包大人一样当个能让百姓放心喊冤的青天大老爷就行。

    要是别的朝代或许还能躺平,大宋不行,大宋还有个靖康之耻在前头吊着,他不想哪天一觉醒来就经历国破家亡。

    为了将来不那麽惨,只能现在就开始努力。

    只他自己努力还不够,小金大腿必须跟着一起努力,他努力是事倍功半,小金大腿努力是事半功倍。

    太子干什麽都比别人更方便,要不是拐带太子容易直接让他的仕途走到尽头,他甚至想带着大宋未来的皇帝一起下基层。

    什麽都别说,下基层就完事儿了。

    赵二郎竖起耳朵听他们说话,探出脑袋插嘴道,“哥,也有不用出京的,那个那个,就是前两年的五甲进士,他们现在还在京城等着补官呢。”

    别看他年纪小,他现在知道的可多了。

    就是教他读书的先生们不会因为他知道的多就让他少学几本书,一到上学的日子就要学各种看不懂的书,最近更是讨厌的连话本子都不让他看。

    他好不容易能连蒙带猜的看懂话本子上写的东西,凭本事看懂的话本子凭什麽不让他看?

    过分!

    赵二郎越想越气,正想和他哥抱怨教他读书的几个先生有多讨厌,就看到他哥掰了根柳条朝他走来,旁边苏家小郎还煞有其事的说“算了算了”“小孩子童言无忌”。

    啊?要打的是他啊?

    赵二郎倒吸一口凉气,二话不说带上还在仰着头看杏花的小弟扭头就跑。

    他又没说小郎一定是五甲,只是说上一届的五甲进士都在京城,那麽激动干什麽啊?

    赵顼鼓着脸甩柳条,“算他跑的快。”

    他连二甲都觉得不可能,臭小子可好,直接到五甲去了,小郎犯了什麽滔天大罪要让他去五甲?他殿试的时候把皇帝揍了还是把太子揍了?何至于沦落到五甲?

    苏景殊有点想笑,但是看小金大腿那麽生气,只能强忍着不笑出声。

    按理说考中进士之後都有官可做,但是这些年大宋的冗官越发严重,当官的途径不只有科举,还有别的各种考试恩荫,官位一共只有那麽多,于是就出现了很多候补的官员。

    其实不止是上一届,已经连着好几届都是只有一甲的进士能被好生安排,後面二甲三甲四甲都差不多,找有空缺的县去补缺。

    空缺多的话就从好的地方找,空缺少的话就算是偏乡僻壤也得去。

    上一届的进士里,前四甲全都走马上任,只有第五甲的进士还在京城蹲冷板凳。

    空缺不够,就慢慢等吧,有空缺就出去当官,没有空缺就一直等。

    等啊等啊等,等着等着就等到了下一届的进士出现。

    要麽这麽个留在京城,他宁愿外放到山沟沟里去。

    一边是皇帝觉得手底下的人不够用,干什麽都找不到可用之人,一边是大量候补官员没活干,只能守着冷板凳等空缺。

    也是够难办的。

    这事儿得官家和朝中各位相公头疼,他还没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加书签 下一页

阅读页设置
背景颜色

默认

淡灰

深绿

橙黄

夜间

字体大小

百度   搜狗搜索   必应搜索   神马搜索   360搜索

闻心小说|全本小说阅读-书本只会陈旧,不会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