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心小说 > 古代言情 > 穿到北宋当权臣

100-110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书架 下一页
您现在阅读的是闻心小说www.wenx.net提供的《穿到北宋当权臣》100-110(第4/37页)

狼主都是这样,不管娶过几个皇後,但是其中肯定有一个是舅舅的闺女。

    亲上加亲归亲上加亲,好歹等到孩子长大了再商量亲事,四五岁的小娃娃懂什麽?

    还有那些梁氏男丁,虽然他们取的都是西夏名,但他们却是实实在在的汉人。

    党项人建立的国家岂容汉人发号施令,自梁太後垂帘听政培植私党,西夏朝堂上反对她的声音就没少过。

    她以前当皇後的时候也有很多人反对,但是那时候有狼主给她挡着,现在狼主没了,继位的小狼主不抗事儿,所有的事情都得她自己面对。

    梁太後和梁氏的地位并不稳当,所以她才迫不及待下令要恢复党项旧制。

    问题是,无论什麽政策都有人成为风口上起飞的猪,推行汉化影响了很多党项贵族的利益,同样也让另一波党项贵族尝到了甜头。

    想讨好这一波就会得罪另一波,没有两全的法子,这题无解。

    没办法,就算是贵族也有老牌贵族和新贵族,想讨好那些老牌党项贵族,必定会让因为汉化获利的新贵族心生不满。

    她那政令发下去不久,绥州守将嵬名山就率领部下归降大宋,西夏失去了绥州,大宋得了绥州还得了个西夏将领。

    满朝文武:还有这种好事儿?

    继续打继续打,这戏他们爱看。

    打仗劳民伤财,他们文人最推崇的是不战而屈人之兵。

    这种对方内讧而让他们拿好处的事情再多来点,他们大宋穷归穷,但是新官家很重视军中的将士,跟着他们肯定不会饿肚子。

    嵬名山带着绥州归降大宋可以说是直接打梁太後的脸,刚刚享受过大权在握滋味的梁太後气的要死,开弓没有回头箭,索性直接把事情做绝。

    ——宋朝皇帝听着,要麽把绥州还给西夏,要麽就开战!

    消息传到大宋境内,朝臣什麽想法不清楚,反正西北边关的将士们都开心的飞起。

    这可不是他们主动挑事儿,是对面不给他们面子,他们打回去是防患于未然,朝廷不能说他们听风就是雨。

    那些原本去通知西夏准备谈判的使臣也很懵,上次的仗刚打完,西夏大营被他们炸了个底儿朝天,大将军霍天雕带着残兵败将反攻兴庆府结果攻了个寂寞,残兵败将再次受损,成了残兵败将中的残兵败将。

    上次的帐还没开始清算,怎麽又要开始打了?

    他们走还是不走?直接留在这里等打完直接算总账?

    好像也可以。

    他们出发时官家说了,打败仗的西夏,他们大宋是胜方,谈判的时候必须挺直腰杆不能给大宋丢人,那种打了胜仗还要赔钱的事情坚决不能再出现。

    就算当年事出有因,也绝对不能再出现类似的事情。

    他丢不起那个人。

    官家丢不起那个人,他们也丢不起那个人。

    西夏又不是辽国,还没资格和大宋讨价还价。

    使臣们连夜商量出对策,给京城送了消息後直接在边关住下,只等京城给他们下一步安排。

    西夏的兵力是什麽情况他们心里有底,前几年李谅祚刚继位的时候被辽国打的连李元昊的遗孀都没保住,今年又连着和大宋打了几场,无一例外全是败仗。

    梁太後能不能张罗出军队都不好说,还想打仗?

    都说他们大宋的军队穷,西夏的军队比他们更穷,主动来降和被俘虏的待遇不一样,不知道接下来能不能多几个来投降的。

    得,看西北军发挥吧。

    第102章

    *

    西北胡汉混居,不管是大宋境内还是西夏境内都一样。

    大宋有外族为官,辽国西夏同样有汉人为官,但是当官是一回事儿,最高掌权人是外族又是一回事儿。

    西夏现在就是这种情况,党项人不满梁太後一个汉人掌权,但是他们又推不出能服衆的党项贵族,只能一边使绊子一边眼睁睁看着梁氏掌权。

    梁太後尝到掌权的滋味後越发不想撒手,朝堂觉得她是汉人对她不放心,那她就想办法打消朝堂的疑虑。

    没有什麽是砸钱解决不了的,要是那些人还给她使绊子,那就是钱没砸够。

    和她是不是汉人没关系,只要将那些人喂饱,就算掌权的是头猪他们都没意见。

    问题是朝堂上都是写喂不饱的无底洞,怎麽拉拢也拉拢不完。

    梁太後虽然年轻,但是她这些年见识的政斗并不少,上一个权倾朝野的没藏氏间接亡在她手上,该有的手段心计她都不缺。

    朝中勾心斗角闹的她心烦,不如让他们把注意力都放在外面,免得闲着没事儿天天给她找不痛快。

    什麽都别说了,出去打仗。

    他们这个冬天过的不痛快,中原也别想好过。

    中原的确被她的仓促发兵打了个措手不及,满朝文武几百个脑袋都想不出来那位梁太後到底是怎麽想的。

    西夏要是有兵能和大宋打的有来有回也就算了,现在明显打不过大宋还非要过来挨打,这不是有病吗?

    还有那开战理由,趾高气昂的让大宋把绥州还回去也就算了,还说大宋禁止宋夏之间的私市不妥,不光要大宋还绥州,还要大宋放开私市。

    她自己看看这理由合适吗?

    两国之间有正儿八经的榷场,西夏那边没本事管理商户收税他们大宋有本事,有正儿八经的榷场为什麽要开放私市?放着钱不要只想往外扔?

    西夏和大宋这些年战事不断,每次开战都要关闭边关榷场,因此私市比别的地方兴盛的多。

    大宋严禁私自和辽国西夏通商,尤其是茶盐相关的生意,一旦发现就是刺配充军,但是前头吊着的利益太大,就算被发现後会被刺配充军也挡不住商人偷偷交易。

    平时也就算了,战时敢这麽干就是发现一个抓一个。

    国库年年见底,商税绝对不能掉以轻心。

    绥州那里就更不用说了,那是西夏将领投降给大宋送的投名状,断没有还回去的道理。

    呸,连西夏都是抢了他们大宋的土地建立起来的,怎麽能用“还”?

    分明是物归原主!

    赵曙以为所有人都应该这麽想,但是他没想到朝中竟然真的有建议他把绥州还给西夏的。

    就……

    他读的书和那些人读的书是不是完全不一样?同样的书怎麽能教出来那麽截然不同的人?

    别说西夏本来就是他们的地盘,是李继迁出奔叛出大宋才让那些州县脱离了朝廷的掌控,就算绥州从来没被他们管辖过,主动送上门来的地盘也不能往外推好吧?

    官家默默把上疏建议把绥州还回去好和西夏和平共处的大臣记下来,准备来年就把他们派去边关当官。

    京城的繁华容易让人迷了双眼,还是得隔三差五出去走走才行。

    他本来以为朝中大臣各个都有能耐,就算有些在打压武将上有些魔怔,在不涉及武将的情况下还是很正常的。

    结果可好,这次西夏换了主事人要和大宋撕破脸,送到他手边的奏疏都是些什麽鬼东西?

    有建议还绥州的,有建议加派监军去西北的,甚至还有说火器杀伤力太大有伤天和,建议朝廷封存炸药火炮,继续和以前一样用大刀长矛来作战。

    官家:他们的脑子是怎麽当上官的?

    冬日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加书签 下一页

阅读页设置
背景颜色

默认

淡灰

深绿

橙黄

夜间

字体大小

百度   搜狗搜索   必应搜索   神马搜索   360搜索

闻心小说|全本小说阅读-书本只会陈旧,不会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