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心小说 > 古代言情 > 穿到北宋当权臣

90-100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书架 下一页
您现在阅读的是闻心小说www.wenx.net提供的《穿到北宋当权臣》90-100(第11/38页)

神威,料想西夏短时间内不敢再犯。西夏不肯派使臣来京城,诸位觉得大宋派使臣去西夏如何?”

    秋冬是异族最喜欢的犯边时节,中原丰收谷粒盈仓,守不住的话就会变成敌人的粮仓。

    早在入秋之前他就让广备攻城作加紧制造武器送去西北防线,不管西夏进犯的是哪座关哪座城他们都讨不到好。

    骑兵再厉害又能如何,血肉之躯拿什麽挡他们的火炮炸药?

    所谓杀鸡儆猴,火炮没能用在对辽的战场上,用在对西夏的战场上一样能威慑辽国。

    西夏已经不是李元昊在位时的西夏,大宋也不是、嗯、大宋也不再是当年的大宋,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现在轮到辽国和西夏担心大宋不打招呼就发兵。

    先前他三催四请想让西夏的使臣来京城参观大炮的威力,奈何西夏不给他面子,如今西夏那边打了败仗,愿意派使臣来的话最好,不愿意也没关系,他们大宋大人有大量可以主动派使臣去西夏。

    上次出使辽国的使臣大获全胜,朝中不少人都等着出使的机会呢。

    狄青掐掐掌心清醒清醒,声音洪亮一点儿也不像差点睡着的人,“回官家的话,末将以为可以再派人去通知西夏朝廷,若是西夏依旧没有动静,大宋也未必不能出兵收复河湟。”

    大宋四面是敌,之前对西北的政策一直是联合吐蕃来制衡西夏,但是如今的吐蕃也已四分五裂,早已不复唐时盛况,对大宋的助力等于没有。

    如今的大宋也不需要再联合吐蕃。

    西夏已是强弩之末,近些年的频繁犯边不能证明西夏军力强盛,只让他们看出了西夏内部已是千疮百孔。

    但凡西夏境内的百姓能活过冬天,他们就不会一到秋冬就发疯。

    虽然大宋如今也是内忧外患,但是不耽误他觉得如今是一鼓作气打西夏的大好时机。

    不听话就狠狠的打,打到听话为止。

    赵曙点点头,“既然如此那就再问一次,要是西夏还不给正大宋面子,那就别怪大宋不讲情面了。”

    说实话,他还挺希望西夏不给他们面子的。

    西北一带本就是大宋的国土,是李继迁出奔自立又依辽附宋,而後又出了李元昊那个煞星才造成如今三国并立的局面。

    他想收复失地,能让他收复的失地可不只燕云十六州。

    文彦博眉头皱的能夹死苍蝇,“官家,军费开销巨大,国库已然支撑不住,今冬若有雪灾还要赈灾救民,怎可轻易动兵?”

    别人打上门他们自然要防,如今辽国西夏都不敢再轻易来犯,他们要做的是将大宋境内的百姓安顿好,不是异想天开的收复燕云收复河湟。

    百姓吃不饱穿不暖,上哪儿给他们弄钱收复河湟?

    这回其他人也不反驳了,纷纷表示文相公说的对。

    赵曙:……

    就知道会是这样。

    年轻的官家实在被这些老臣念叨怕了,看他们又有开口教训的意思连忙再次喊停,今天的小会到此结束,诸位相公各自去忙,他也忙他自己的。

    他知道收复河湟收复燕云都是异想天开,这不是私底下只有他们几个人,朝会上让他这麽说他也不敢说啊。

    吏部考核已经步入尾声,这些天不断会有官员进京述职,相公们该忙忙,他肯定不会添乱。

    就这麽定了,散了散了。

    赵曙悄悄朝狄青使了个眼色,等书房只剩下他们俩才稍稍松了口气。

    异想天开的事情还是得和年轻人说,换成几位相公等着他的绝对是照脸喷。

    所以狄青到底是怎麽想的,如果朝廷能保证粮草,他能一举收复河湟顺带着把西夏灭了吗?

    唐时大将没有灭国之功不敢称名将,他们大宋没有大唐的资本,打开舆图左看右看除了西夏哪个都不好灭,这可是千挑万选的独苗苗,狄大元帅不心动?

    狄青:……

    感觉几位相公走早了。

    朝廷能保证粮草的话他倒是不介意带兵打仗,或者说,他求之不得。

    但是问题就出在这里,朝廷没法保证出征的大军不会在外面饿肚子。

    他在西北守关的时候都经常等不到粮草,出征能有及时的粮草供应才怪。

    不是他对官家没有信心,是他对大宋没有信心。

    官家睁开眼睛看看,朝会上的大臣有几个像是能支持打仗的?

    别怪他说的难听,他觉得就现在朝中的氛围,就算他们能不动刀兵的将燕云十六州收回来,照样有人会有人不愿意接收。

    那些狗东西跪了那麽多年,早就站不起来了。

    赵曙看狄青的表情不太对,干脆利落的收起舆图,然後温温柔柔坐回书案後面,“刚才都是朕的胡言乱语,军制尚未改动,国库暂且拿不出足够的粮草来供将军征战。”

    狄青愣了一下,然後目光灼灼看过去,“改动军制?”

    赵曙点点头,“兵不识将将不知兵弊大于利,几位相公已经着手起草如何改动,狄将军回来的巧,过些天就能看到他们在朝会上吵的不可开交。”

    狄青紧张的捏捏拳头,不太确定的问道,“官家,相公们是朝着好的方向改的吧?”

    赵曙也不敢保证,“这得看相公们的意思。”

    他登基还不到一年,很多事情让他做主他也不敢做主,何况改动军制这种大事,相公们吵不出个子丑寅卯他想做主也没办法做主。

    唉,他之前只是个多灾多难的宗室子,这些他真的没学过。

    狄青:……

    相公们会吵架,也就是说他们目前还没有达成共识。

    韩相公的态度他知道,好歹是带过兵的相公,不至于往坏的地方改。

    文相公的态度从刚才的事情中也能看出来,十有八九要继续打压武将,对朝廷而言是好是坏他说不准,但是对身为武将的他来说绝对是坏事。

    第94章

    *

    赵曙是个新手皇帝,他知道他很新,所以朝堂上的各种事情都是听的多说的少,生怕哪句话说错了会让本就风雨飘摇的大宋更加飘摇。

    他是个新手皇帝,大臣却不是新手大臣,仁宗皇帝在位时都能稳住情况,他怎麽着也不能比仁宗皇帝更差劲。

    家里的臭小子成天拉着他问东问西,一会儿是为什麽大宋境内的劫匪那麽多,一会儿是为什麽西夏辽国老来打他们,一会儿大宋的军队为什麽谁都打不过,各种问题层出不穷,有些他能答,有些就算知道怎麽答也没法答。

    大宋各种军队中兵卒几十上百万,为什麽民间还有剿灭不完的造反起义?为什麽老吃败仗?为什麽西夏和辽国都把他们当成待宰的肥羊?

    十几岁的小家夥正是异想天开的时候,总不能一层遮羞布都不留。

    虽然造成问题的不是他,但是他也知道丢人。

    小孩子的问题能糊弄过去,朝堂上的问题却没法糊弄。

    就拿军制来说,他自己都没搞懂大宋的军制为什麽会发展成现在这个样子,如何下手去改?

    处处都是问题,根本没法改好吧。

    所以得等相公们吵出结果然後再来说服他,而不是让他拍着脑袋做决定。

    他连京城都没出过,能做出什麽好决定?

    赵曙觉得自知之明这种好东西身为皇帝必须得有,不光他得有,他的儿子们也得有,正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加书签 下一页

阅读页设置
背景颜色

默认

淡灰

深绿

橙黄

夜间

字体大小

百度   搜狗搜索   必应搜索   神马搜索   360搜索

闻心小说|全本小说阅读-书本只会陈旧,不会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