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心小说 > 穿越快穿 > 我婆婆是片儿警[七零]

430-440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书架 下一页
您现在阅读的是闻心小说www.wenx.net提供的《我婆婆是片儿警[七零]》430-440(第6/14页)



    抵达香港的那天,是个艳阳天,好像老天都在为这对即将步入婚姻殿堂的新人感到高兴。

    姚栀栀这次过来,并没有提前打招呼,所以当她一家四口直接上门拜访的时候,可把姚卫华激动坏了。

    他笑着让管家去准备下午茶,又亲自提下来一个保险箱:“里面都是我从胡家那里接手过来的产业,遗嘱是你弄过来的,所以这些产业应该都归你。至于我自己现在的生意,都是当初你硬塞给我的那批宝藏发的家,也有你的一半,别嫌少啊,都在这里了。”

    “不行啊三哥,遗嘱是我拿的,可是亲自过来收回欠款和产业的是你啊,我可以拿一点,但不能全拿。”姚栀栀义正言辞地拒绝了。

    姚卫华不同意:“不行,我跟大哥二姐都商量过了,这些年就属你吃的苦最多,所以这些产业我们都不要,都给你。”

    “那不行,我就这一家四口,要这么多钱这么多产业做什么?这样吧哥,你把这些产业尽可能的平均分成四份,咱们兄妹一人一份。”姚栀栀态度坚决,要不就听她的,要不她一分都不拿了。

    姚卫华无奈,只得给家里的老父老母打了个电话,让他们劝劝小妹。

    可惜姚栀栀决定的事情,十头牛也拉不回,最终还是在她的坚持下,把这些产业分成了四份,兄妹四个一视同仁,谁也别吃亏。

    “不过大哥跟二姐过不来。”姚卫华沉思片刻,有了,他提议道,“这样吧,等我去内地开公司的时候,把他们的这部分以他们的名义注资。”

    “好啊。”姚栀栀对于办公司的事情还是一知半解,正好跟三哥学习学习。

    于是这一个暑假,他们一家四口,便都在香港待着了,以至于错过了姚栀栀那部电影的首映,不过没关系,放映期好几个月呢,不着急。

    操办婚礼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大家并没有欺负夏景怡没有亲人在这里,反倒是准备了一场盛大又唯美的婚礼。

    当她挽着姚卫华的胳膊,从百合花的拱门下走过时,现场的亲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和祝福。

    可惜,姚家的父母和大哥二姐他们暂时都没办法过来,只能等到去内地办酒的时候再补上了。

    婚礼过后,姚栀栀便跟着三哥出去做买卖了。

    一同跟着的,还有那个新婚燕尔的小嫂子,夏景怡。

    姚栀栀去了三哥的药材铺,看着认真核对账目的小老板娘,忍不住跟三哥吐槽:“哥,真看不出来,我这嫂子比你小九岁呢,办事却很老练,看来你娶了个好帮手啊。”

    “那当然了,人家可是正经的药剂士。”姚卫华一脸的骄傲。

    姚栀栀乐不可支,哥哥嫂子感情好,那真是再好不过了,说不定明年这时候,家里就要添人口了。

    八月下旬,兄妹俩便拖家带口地回了趟内地,在嶷城的八条胡同,简单又低调办了几桌酒,只请了自家人。

    至于夏家那边,并没有人通知他们,免得他们知道姚卫华是棵摇钱树,过来拼命的吸血。

    暑假过完,姚栀栀准备回学校的时候,屈瑶跟段成一起来了。

    顺带送上了结婚请柬。

    姚栀栀挺欣慰的,可惜她的时间不赶趟儿了,便随了一百块礼金,祝福他们,百年好合。

    新学期开学不久,便有一个严峻的问题等待着所有人——国家包分配,但是分配也不是盲人摸象地分配,而是由学校汇总分配方案后,让学生填写志愿,接着让单位来选拔,最后才发放派遣证。

    这里头可以操作的空间其实挺大的,比如有门道的人家,可以提前联系单位和学校,到时候分配个清闲又有油水的工作。

    而没有门道的,就只能捡那些别人不要的工作了。

    这是决定下半辈子生活质量的大问题,没有人敢马虎应对。

    于是拿到志愿表的那一刻,平日里嘻嘻哈哈哥俩好姐妹好的同学们,同一时间陷入了沉默。

    原来他们不仅仅是同学,也是竞争对手。

    看不见的刀光剑影,就这么在教室里露出了寒芒。

    姚栀栀倒是不紧张,她跟祁长霄的想法都是留校当老师,不过留不了也没关系,大不了自己办公司,反正不差钱。

    于是她就这么拿着志愿表,气定神闲地离开了教室。

    身后却响起了吕一泓酸不溜丢的声音:t“看着吧,她肯定是回去让她老子显神通了,都别跟她争,争不过的。”

    第435章 毕业分配1 而我,却可以留在首都,你……

    朱明美最烦吕一泓了, 这人不光个人作风成问题,还总喜欢眼红别人,把人往坏了想。

    当初选他当副班长, 真是最大最大的错误。

    她黑着脸, 剜了吕一泓一眼:“装什么啊, 你自己不也有亲戚在部队吗?我就不信你没有让他们想办法?”

    吕一泓撇了撇嘴,酸道:“那能一样吗?一个是亲老子厉害,一个是舅舅厉害,远了一层了好吧?”

    “你也知道你老子不如人家老子厉害啊, 那你回去找你老子抱怨呗, 在这里叽歪什么啊?”朱明美翻了个白眼,拿起手里的志愿表, 准备跟程澈去食堂慢慢商量。

    他们是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大学生, 毕业后包分配的,而且一旦走上工作岗位, 就会自动获得干部身份。

    不过同样是干部身份, 那区别还是很大的。

    影响因素有很多, 主要集中在一下几点——

    第一,生源地。比如同样是留在首都工作, 首都本地户口的学生一定会被用人单位优先考虑, 省会及一些大城市的次之,小城市和县郊的就不太有希望了,除非在学校的表现特别突出, 且有厉害人物愿意举荐。至于边远农村地区的,那真是……不说也罢。

    社会就是这么现实,谁也改变不了。

    第二,政治背景。比如有没有入党, 家里是不是有党员、军人等等,再比如如果家里有坐牢的,那估计只能去一些比较艰苦的地区,从事一些吃力不讨好的工作了。

    第三,学生可以动用的社会关系。这个很好理解,毕竟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是普罗大众都认可的社会法则。即便是在新时代,也有不少人可以通过各种关系网,获得自己能力之外的好处,规避自己犯错后本该承受的惩罚。这种事情,即便是几十年后的新世纪,也是屡见不鲜的。人性使然,杜绝不了,只能说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吧。至于日后的规章制度怎么避免任人唯亲,那就不是这些学生应该考虑的问题了。

    第四,个人成就。因为这届考生大多都是社会考生,不少人已经参加工作多年,所以很多人本身就是有工龄或者干部身份的,这也是分配工作时的重要参考因素。

    第五,个人作风。大多数学生没有这方面的问题,但是一旦有了乱搞男女关系的,那就大事不好了。

    第六,婚姻情况,一般而言,已婚已育的会优先分配回原籍,未婚未育的就比较自由一点,随便分配到哪里都行。

    第七,才是学生在学校的成绩,毕竟能考上顶尖学府的,成绩再差也差不到哪里去,只要能拿到毕业证,具体成绩的影响微乎其微。

    除此之外,还有极少数的特殊情况,比如来自某些少数民族地区,特殊政策地区的学生,需要遵从“社来社去”的原则,回到原来的公社参加工作,不过即便回到公社,也是干部身份,担任的一般都是公社干部或者学校教师之类的体面工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加书签 下一页

阅读页设置
背景颜色

默认

淡灰

深绿

橙黄

夜间

字体大小

百度   搜狗搜索   必应搜索   神马搜索   360搜索

闻心小说|全本小说阅读-书本只会陈旧,不会老去